普罗沃德尼科夫对下个对手感到失望
广发证券认为,未来集团有望对公司采取两种资产重组方式,即将亏损的氯碱资产置出或将尼龙化工剩余的51%股权及神马工程塑料注入公司。
此次中海油进军拉美市场初战告捷,是否又将拉开新一轮海外并购序幕?谈到并购的话题,一向快人快语的傅成玉在这个问题上也打起了太极。中海油确实蛰伏了一冬,不过没有人相信他在冬眠,但是也没有人清楚中海油正在如何韬光养晦。
第二个领域就是我们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要更多的来加快清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这个领域。傅成玉:那么一个是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改革和发展的路径,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我们能源总量上相当于1亿吨到1亿2千万吨的油当量。第一个领域在海洋石油领域里头。将来要用电池汽车的话,现在的电池可以跑2百公里,电池的寿命比车的寿命长,就是你这个车报废了,电池还照样。
要在深水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装备制造能力创新和我们深水开发技术创新。傅成玉:我们现在有几个领域。国家规定的两者价差为800元/吨。
由于近年来国内汽油需求增长较快,柴油供应相对过剩,必须通过出口更多的柴油来平衡国内炼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其次,为什么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品油出口,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国内炼油能力近年增长较快,而国内市场需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放缓按目前执行的价格标准,两者相差300-450元/吨之间。
比如,目前上海93#汽油零售价格为9116元/吨,而国内未执行相当于欧IV标准的其他城市汽油零售价格约为8600-8700元/吨。第二也是为了调整国内油品供应结构。
国内市场4月份的93#汽油较3月每吨上涨约190元,0#柴油4月较3月每吨上涨约180元。国家规定的两者价差为800元/吨。若要对比成品油出口与供应国内市场的效益差异,不能用出口价与零售价相比,而应该与剔除消费税后的国内出厂价相比。第三是计价期不同。
中石化出口成品油主要是利用已形成的富余炼油能力,做大总加工量,以利于摊薄炼油成本和节能降耗。由于近年来国内汽油需求增长较快,柴油供应相对过剩,必须通过出口更多的柴油来平衡国内炼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以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正常供应。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执行的地方标准相当于欧IV,而中国石化出口的产品相当于欧III或以下。其次,为什么要有一定数量的成品油出口,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谈一下数据对比的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具有不可比性。但是,对于成品油低价出口的报道,包括提供的一些对比数据,确实存在一些片面性,容易造成一些误解。
近期,针对有媒体关于成品油低价出口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石化专家、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记者 黄晓芳)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出厂价与零售价之分。前两年国际油价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中国石化为了保证供应,维护国内成品油价格稳定,就曾承担了巨额亏损,体现了国有企业服从国家利益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一是由于国内炼油能力近年增长较快,而国内市场需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放缓。在接受采访时,他作了如下说明:目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带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高价位,消费者为此承担了经济上的更大压力,大家希望油价稳定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由于国际油价近期一直处于震荡上行阶段,用3月份的出口价格跟当前的价格相比,目前对应的市场价格应该更高一些。第一是对比选取的品种。
而中石化作为国有企业,也有责任往这样的方向努力。应该说,成品油出口价与国内剔除消费税的出厂价相比,价格大体相当或略高一些
其二,强化政府社会统筹功能。例如,在有关对口支援工作中,因政策评估工作缺失,导致一些事实上已经失效的政策目前仍然在实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技术经济研究部前部长郭励弘认为,在以往的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中,由于缺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系统规划,导致受灾地区的房子、基础设施可能建得很好,却很难形成产业。权威人士透露,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
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具体表现在: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矛盾突出,尤其是南疆地区发展长期滞后。对口支援的汶川经验熊文钊认为,面对更大规模的新时期对口援疆工作,汶川援建就值得好好总结。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强调在灾区支援中一定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坚持外界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明年对口援疆投入资金超百亿,中央投入更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张辉 实习生 俞泽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是新形势下中央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举措。并随着援藏援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为目前的三种主要政策模式:边疆地区对口支援、重大工程对口支援、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亟须走向制度化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相比汶川经验,对口援疆需要多吸收以往的对口支援经验。减少了支援方与受援方在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上的盲目性,实现彼此功能上的良性互补和无缝对接,保障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口支援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正式提出和实施,1979年通过中央52号文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同时,支援方对援助工作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确定援助项目时注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援助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援助项目的后期追踪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
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山西对口支援同样拥有煤炭资源的阜康市等地。这就需要在支援资金的同时,使更多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到新疆去,把输血和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业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而这种对口支援正好培植了受援地区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参与支援工作的不少发达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支援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有关专家梳理了值得重视的5个方面问题:首先,实施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全面援疆具体布局目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
其中,特别强调对建设兵团的支援。同时,灾后地方政府对口支援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求对口支援的各省市深刻认识到援建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合作性,最终实现对口支援双方帮扶共进、合作共赢和优势互补。
因此,要把援助重点放在基层,放到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到乡镇和农村。其次,对口支援的实施、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